日本筑波大学的学者近日研制出了一只长约4厘米亦真亦假的机器昆虫。说它真,因为它的触角取自雄蛾活体并被作为一种精密零件巧妙地“缝”到了机器上。这对活体触角不仅能感受外界刺激,还能嗅到空气中的一些异常气味并传递给人工神经电路,使之产生“冲动”和“兴奋”信号以驱动机器昆虫的轮子移动。研制小组还开发出了能清楚地观察昆虫脑活动的新方法,利用对活体触角施加不同的电刺激,探明了昆虫脑组织的反映和处理信息的奥秘,并计划进一步分析昆虫脑及神经系统的细微构造,以制造出与真昆虫一样大小的机器昆虫。
美国国防部也在进行类似的研究,他们不仅已能单独控制蝴蝶和甲壳虫,且对有集体性行为的蚂蚁和蜜蜂的控制也进入了技术研究阶段,并设想利用遗传工程综合不同昆虫的长处。一旦研究出这样的机器昆虫,就可以利用其优异的敏感性来监视对人体有害的化学物质和化学武器的使用。
现代仿生技术最新成果之一——机器昆虫,今后将大有用武之地。
(摘自上海《科学生活》1998年第5期)